姓名學教室--中級篇
農民曆的由來--上
農民曆的起源由商代開始,先人們把長期觀察時節變化的結果,制定出一套讓百姓(那時大多是務農)能夠在農做時有所依循的曆法。 
農民曆的由來


農民曆的起源由商代開始,先人們把長期觀察時節變化的結果,制定出一套讓百姓(那時大多是務農)能夠在農做時有所依循的曆法。 

商代日曆已經有大小月之分,規定三百六十六天為一個周期,並用年終置閨來調整朔望月和回歸年的長度


依據卜辭所記,

殷歷大月30天,小月29天,而把太陽曆與太陰曆相參差的天數合並到一月時,就在這一年的年終增加一個13月,叫做“歸余於終”,這是中國設置閏月的開端。為中國傳統曆法奠定了基礎。 



農民曆雖然名稱叫做『農民』曆,但是使用它的,卻不只限於農民,一般人家不論做農與否,在必要時也都會拿出農民曆來參考:(但是基本上它是編給農民們為日常農耕參考時很重要的書,因此在書裏頭就列有多和農事息息相關的資料,比如它是按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來安排,而二十四節仔中又都列有每個節氣的豐歉歌,上一輩的人,幾乎都能夠背熟農民歷上! 


十二月令二十四節氣豐歉歌,這些歌可以說踏古代的氣象預測,它是在沒有科學儀器的年代,老祖先們以經驗歸納出來的一種結論,同時也代表著古人的氣象知識! 


其中如立秋處暑的歌詞是這樣的寫著的「立秋無雨最堪夏,萬物從來只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亦難留,說明了立秋這一天如果無雨,作物便會歉收,而處暑這時如果下雨,那麼作物便不同易結實。又如白容秋分的歌詞是這樣寫的「白露秋分刀晴氣,處處歡聲慶好禾,秋分只怕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它說明了白露秋分時如果晴天較多,便可以預知會豐收,而秋分時節若打雷那麼米穀必不豐收


因此基本上農民歷是屬於一本農耕參考書,它踏先民依據奧秘自然的景象,配合農作的時節所訂制的一本歷法的書。  我們都知道地球除了自轉之外,還有公轉,但是我們的老祖先可能對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不知道  ,所以他們只能根據生活和生產的需要,憑著對太陽和月球的運行,北斗星座一年一年週而復始的各種不同指向,以及自然界種種物象的觀察,來認識時間的規律性,因此就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區分法!


後來因為一年中的氣候變化很大,只有兩分和兩至四個節氣還是不夠,後來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四個節氣,便成了八節,後來又慢慢增加了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便成了農民歷的基本結構。 


經常會聽到黃道吉日這四個字,但一般人只知道有赤道,什麼是黃道則很多人都不見得清楚,所謂黃道就是地球公轉的軌道擴展到星空的投影,黃道的圓周是三六O度,太陽每在黃道上移行黃徑十五度,就定為一個節氣,一年恰好是二十四個節氣,這種黃道的算法是運用現代天文學來計算的古代並沒有現代進步的儀器來觀測,竟能準確的分出二十四節氣來,這足以說膾古人的了不起  ,同時也明了農民歷中二十四節氣的結構是蠻合乎科學的。  


當然每一本農民歷的內容不會只是二十四節氣而已,它同時還包含了  選擇吉日良辰的資料、  神佛誕辰、  流年十二生肖運氣、  每日沖煞、  每日胎神占方、  每日凶時與吉時及  每個節氣種植漁撈的內容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所以自古至今,它就是一本老百姓每日生活的指導手冊。 


曆法是為了配合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根據天象來連續計數時間的方式。而我國自古以農立國,故曆法起源很早,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有「乃命義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的記載。


古賢人觀測天象的主要目的,在於洞察自然界的現象,發現它的規律,從而決定一年的季節,編成曆法以時、日、月、年的紀法,調合季節的閨月法,以及為了便於農業安排約二十四氣法則,是我國曆法的要素,也是我國曆法的特徵


幾千年來,每改朝換代均有曆法家來頒朔置曆,依此才有時憲書、欽定協紀辨方書、鰲頭通書、象吉通書、永吉通書等書的產生,讓人們依「天、地、人、事、物、時」的不同而加以選擇,做為趨吉避凶的參考。而坊間流傳最廣的通書便覽或農民曆,也就是我們賴以為擇日的根據書籍。因此我們沿用至今的農民曆跟當初最早的閨月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經過後人的一在修改潤飾而成今日之農民曆,但閨月法是誰發明、如何發明卻沒有詳細的記載。


陰曆」也叫「農歷」,它是中國古老文化,智慧的結晶。  「陰曆」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週期作為計算單位,大約是二十九天十二小時四四分四秒左右,因此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真正的陰曆一年只有三五四天而已,比陽曆少了十一天為了使它能夠符合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每隔二年或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個月,稱為「閏月」,所以我國在古時候有「十三月」的名稱,後來又有用「十九年七閏」的方法來設定閏月,現在科學的輔助下,閏月的設置可說是更精確了。 


有了「」以後,古代的天文學家利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把一年分為四個階段,然後再把每個階段分成三小段,一小段大約十五天,於是全年有二十四小段,便產生了二十四節氣
  
為了方便記憶,古時候的人把二十四節氣編成一首歌謠:「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日雨節日期定,主多不差一兩天。」

  
由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它所反映出來的氣候和農業現象來看,我們可以知道,它對農民從事耕作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了。 


在「淮南子」這本書裡,詳細的列出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和次序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二十四節氣完全以春夏秋冬來劃分,明顯的指出氣候變化,雨水多寡和霜期的長短,在歷經了幾千年以後,仍然是深受農民重視的「農民曆」,也就是我們通稱的陰曆或農歷。


農民曆亦是漁民如何判斷什麼日子適合出海補魚的重要參考資料!!!除了天候的判斷之外,農民曆是最重要的判斷依據! 


因為農民曆是隨著月亮的變化而計算日期,而在海中如河流般流動的洋流隨著月亮的變化而變動著,農曆每月的初一、十五月圓前後五天左右,海流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大,當然這時候就不適合出海補魚,其他時候就是所謂小流的時候,也是我們開船出海或潛水捕捉龍蝦的時候,若計算錯誤,我們出海都會有危險  ,所以農民曆叫做農民曆但是稱之為漁民曆一點也不為過。 


農民曆它是農業社會的人們,起居作息遷行無違的一本「農業指南」與「生活寶典」,因為它與農作物的耕種、生長、收割、貯藏等這些農家大事,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由上文相當清楚的知道,農民曆流傳了數千年之久,不僅是自古以來農業社會的人們,起居作息遷行無違的一本「農業指南」與「生活寶典」也成為漁民如何判斷什麼日子適合出海補魚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中國人至今做為趨吉避凶的重要參考資料,說是與中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真是一點都不過分!!! 


但也許讀者會問--這農民曆姓名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的,若是沒什麼關係,威哥怎會論討,而威哥要論之的就是目前幾乎台灣家家戶戶皆有之[農民曆]內頁中之[姓名,商店字號字劃之八十一吉凶數]被國人嚴重錯用所產生之後果!!! 


下文威哥將比較深入的去探索[農民曆]內頁中之[姓名,商店字號字劃之八十一吉凶數]之錯用所造成之問題!!!